(十六)六合石子
六合县灵居岩,沙土中及水际,产玛瑙石子,颇细碎。有大如拳、纯白、五色者,有纯五色者。其温润莹彻,择纹彩斑斓取之,铺地如锦。或置涧壑急流水处,自然清目。
意思是:六合县的灵居岩,其沙土中和水岸边,盛产玛瑙石子,一般都很细小,也有像拳头般大,纯白色间杂五彩花纹的;还有纯五色花纹的。六合石子温润光泽,晶莹剔透,选取纹理色彩斑斓的,用来铺地就像锦缎一样。或放置在涧壑及流水边,能彰显其自然清新之美。
详细解析:
六合石子其实就是雨花石,产于南京六合县一带。
雨花石的诞生可追溯到白垩纪,岩浆喷出地表后,在低温环境下迅速冷却凝固。在冷却过程中,岩浆中的矿物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结晶,形成各种不同的矿物晶体。
所以雨花石种类很多,有玛瑙,玉髓、水晶、燧石、蛋白石等等,雨花石有些层层的花纹,也是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、空腔,由内壁开始,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。
按理说雨花石这种形成机制,世界范围内应该还应该有地方出产,但目前为止仅在中国南京及周边最为集中。
这主要与当地独特的地质条件有关,南京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,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、古滁河等,能把上游大量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岩石砾石不断运送过来,为雨花石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。
图片来自网络
而且受新近纪玄武岩火山喷发影响,有频繁的岩浆火山活动,这两者缺一不可,最后再加上常年水流的磨蚀冲刷,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圆润的雨花石。
欣赏雨花石,以条纹清晰、明显、细密者为贵;以颜色为红、蓝、紫,且色正者为贵。当然体量大和表面完美无缺也是判断其好坏的标准。
在造园中,我们可以用小块的,体型差不多的铺地,作为花街装饰,铺成各种纹路。
或者在水边,涧壑边放置雨花石,与清澈的水体相互映衬。
如果是大块的石头,也可以安置在假山上,嵌在缝隙里,增加假山的趣味性,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自然山水意境。
计成用石心得
夫葺园圃假山,处处有好事,处处有石块,但不得其人。欲询出石之所,到地有山,似当有石,虽不得巧妙者,随其顽夯,但有文理可也。曾见宋·杜绾《石谱》,何处无石?予少用过石处,聊记于右,余未见者不录。
意思是:垒砌园林假山,到处都有爱好者,到处都能找到石块,但真正懂得假山艺术的人却极少。要知道何处出产石料,到处都有山峦,有山峦似应有石料,虽然找不到巧妙的石料,哪怕就是顽石,但只要有纹理也可以掇叠成山,曾经读到过南宋诗人杜绾 wǎn的著作《云林石谱》,可见何处没有石头呢?我所用过的石头的出产地比较少,姑且记录于上,我没有见过的石头不予收录。
详细解析:
最后这段话是计成用石的心得,计成不提倡为了一块石头兴师动众,他更喜欢就地取材,当地有什么石头就用什么,精巧也好、顽劣也罢,只要石头有纹理,就能用在造园中。
计成提到他看过杜绾的《云林石谱》,这本著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石谱。为啥说是现存呢,这是因为北宋末年还有一本《宣和石谱》,主要记录了艮岳用石,又名《宣和六十五石》,不过因为战乱等原因,石谱原本早已亡佚。
杜绾这人得多说两句,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 矿物岩石学家了,他的父亲也在京城当官。姑父是著名文学家,沧浪亭园主 苏舜钦 。杜绾的家庭环境,使他有条件接触全国各地的奇异珍宝和怪石。
当时不仅是杜绾,大量的文人官僚都爱石成癖,所以很多人都在编制石谱,但最突出的还是《云林石谱》。它记载的石头不限于砚石或“假山清玩”,而是着眼于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石头的性状描述。这种作法和写法,大大提高了《石谱》的科学价值。
全书约 14000 余字,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记载了 116 种名石。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名石的产地、采集方法、形状、颜色、质地、硬度、声音、纹理、用途等方面的特点,产地范围广达当时的 82 个州、府、军、县和地区。
所以和杜绾的著作一比,《园冶》中介绍的十来种石头确实少了很多,但《园冶》重在造园之法,石头只是其一方面而已。
到此,我们《园冶》<选石>一章就全部拆解完毕了。更多《园冶》的解读,请关注蚂蚁景观,我是小蚂哥,我们下期见吧~